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搭建人文交流之橋 共譜和合共生之歌(弘揚“上海精神”:上合組織在行動)

本報記者 屈 佩 李安琪

2025年08月31日08:0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上海合作組織發展最牢固的基礎在於文明互鑒,最深厚的力量在於民心相通。在上合組織這個睦鄰友好的大家庭裡,多彩文化交流碰撞,地區各國互學互鑒,生動回應著人民對豐富精神生活的期待,不斷促進人民相知相親。

  雙向奔赴  文旅相融

  地處中哈俄蒙四國交界區,新疆吉木乃口岸人流如織。來自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的木合塔爾幾乎每個季度都會通過這裡自駕到新疆阿勒泰地區游玩,回程時把當地美食“打包”進后備箱。“現在去哈薩克斯坦旅游的中國游客也很多,兩國人民相互‘串門兒’很方便。”木合塔爾說。

  “直航很方便,入境手續也很快!”烏茲別克斯坦青年阿森貝克剛抵達廣州,就向記者感嘆:烏中之間開通了多個直航航班,互免簽証協定生效以來,從塔什干來中國旅游、出差的人明顯增多。

  上合組織國家間求學、經商、旅游、訪友需求旺盛,便捷的簽証政策、順暢的口岸通道、多樣的交通選擇,讓“說走就走的旅行”、面對面的交流更為頻繁。

  去年上合組織阿斯塔納峰會上,山東青島被確定為“2024—2025上合組織旅游和文化之都”。一年來,青島成為上合組織國家入境游熱門目的地:“上合青年·邂逅青島”活動走進歷史文化街區,絡繹不絕的外國游客參觀青島·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乘船參加“海上看青島”,夜晚感受國際啤酒節的輕鬆歡樂……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上合組織10個成員國經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口岸出入境外國旅客人數同比增長37.91%。

  不久前,巴基斯坦留學生天木在“2024—2025上合組織旅游和文化之都”文旅交流周上被授予“青島旅游推廣大使”稱號。作為視頻博主,他用鏡頭記錄上合組織國家青年學習中國武術、體驗中國非遺的生動時刻。“‘上合組織大家庭’的和睦,源於人與人之間的真摯交往。”天木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就體現在我們日常交往的故事裡。”

  今年7月在青島舉行的上合組織成員國旅游部門領導人會議上,簡化簽証、聯合開發線路、提升服務成為共識。哈薩克斯坦旅游和體育部旅游產業委員會副主席阿依登·卡巴舍夫表示:“通過各方共同努力,我們不僅將提升各成員國在全球旅游市場的競爭力,也為增進各國人民的友誼注入新動力。”

  平台筑橋  民心相通

  2000多例,這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完成的白內障手術數量。“健康快車國際光明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療隊隊長、眼科專家鮑永珍,已經3次帶隊赴烏茲別克斯坦。

  “最小的患者隻有4個月,手術難度極高,但家屬十分信任我們。”鮑永珍翻閱手機相冊,展示一張張照片,“這位二戰老兵手術時已經100歲,他說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重見光明。”每次重返烏茲別克斯坦,鮑永珍總能見到熟悉的面孔,不少是自己曾經的患者帶著親朋好友來就醫。

  這些年來,“健康快車國際光明行”團隊走到哪裡,就把設備和技術留在哪裡,合作的種子也在當地深深扎根。隨著中烏、中吉、中塔防盲合作中心相繼成立,“移動醫療”向“定點合作”轉型,越來越多民眾成為直接受益者。

  今年6月,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首屆埃及魯班工坊“3+2”項目的4名留學生順利完成答辯。畢業典禮上,學生易卜拉欣從院長手中鄭重接過畢業証書。他深情分享:“魯班工坊為我提供了人生新機遇,我希望在學習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一年前中文還不太靈光的易卜拉欣,如今已能熟練用中文指令操作數控機床,並代表學校參加世界職業技能大賽。今年9月,他將進入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繼續深造。從埃及到中國,從懵懂到專業,易卜拉欣的成長是魯班工坊助力青年成長的縮影。

  截至目前,天津已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8個上合組織國家建成10個魯班工坊,為青年提供優質職業教育機會。

  從魯班工坊、上合大學,到“健康快車國際光明行”、上合國家兒童畫展……不久前,《新時代的上合故事》新書發布,講述了上合組織國家在科技、衛生、教育、體育等領域的合作案例。一個個合作項目正切實回應民眾所需所盼,並為民眾帶來更多幸福感。

  光影為媒  情感相系

  “電影科技的突破點在哪裡?”“如何培養優秀的動畫師?”2025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電影科技成果展上,AI影像、虛擬拍攝、數字人等前沿成果集中亮相,引發電影從業者熱烈討論,也讓觀眾感受到影視與科技結合的無限可能。

  “1942年冬日,哈薩克斯坦音樂家拜卡達莫夫在阿拉木圖街頭遇到了一位衣衫單薄、手握小提琴的中國人,選擇收留了他。這位中國人就是我國音樂家冼星海。”電影節開幕式上,演員胡軍講述中哈合拍電影《音樂家》的創作故事。

  “上合組織為影視人搭建了寶貴的交流舞台,讓我們看到了合作的機遇與空間。”胡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上合組織國家有許多動人的故事值得記錄,為影視創作者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與靈感。希望通過更多作品,讓觀眾跨越國界,走近彼此的文化與情感。”

  肥沃的創作土壤,催生出越來越多跨國合作項目:中俄合拍紀錄片《這裡是中國》展示新時代中國的多彩面貌﹔中哈合作紀錄片《中國考古》呈現雙方聯合考古的生動故事……影視藝術跨越國界,成為共同的語言,讓普通民眾產生深刻的情感連接。

  近年來,中國國家廣電總局支持百余部視聽作品譯制為英語、俄語、阿拉伯語等多國語言,並在上合組織國家播出。電視劇《山海情》《灣區兒女》、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動畫片《口袋森林》《小鯉魚歷險記》等持續熱播。一部部優秀作品,展現上合組織國家多彩的歷史文化與社會風貌,也加深了彼此間的理解與共情。

  文明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進步。和合共生的“上合組織大家庭”中,多彩文化相知相親,多元交流熠熠生輝。正如上合組織秘書長葉爾梅克巴耶夫所說,上合組織國家人文交流合作讓普通民眾切實感受到上合組織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國際組織,有力促進了各國民心相通。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31日 04 版)

(責編:王先進、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